百事通直播
百世体育nba直播在线观看
乐球直播免费高清观看
百事通直播

烧火棍的进化—浅谈人类步枪发展历史

日期: 来源:百事通直播

  

烧火棍的进化—浅谈人类步枪发展历史

  这是一篇很久以前的评论回答,现在修改为文章,大体谈一下人类步枪或者说来复枪这个轻武器的发展历史

  在冷热兵器换代时期,最早使用原始瞄具的步枪—火绳枪慢慢的出现,大抵上出现在16世纪初期的欧洲,其出现后便改变了欧洲的步兵方阵战术,远程火力投射的强度得到了提升。随后伴随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各君主国的长期战争和西方殖民者的早期扩张撒向全世界。在1521年葡萄牙人与大明帝国屯门海战后,西方的火枪技术也开始逐渐传入东亚,这其中知名的故事便是日本战国时期的种子岛铁炮传入事件,这件事情在诸如光荣一类的游戏公司的宣传下成为所谓“改变日本战国战争的大事件”,当然火绳枪的引入确实对封建武士的战争形态变化产生了影响,但是至于有没那么大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当然在此之前,大明帝国便慢慢的开始仿制火绳枪,进入嘉靖隆万之后,对火绳枪(鸟铳)的仿制进入了制式化时期,在明庭的边军和精锐野战营军中,鸟铳的装备量也得到了提升,当然此时的东亚战场依然是骑兵尤其是披甲弓骑主导的时代,早期火绳枪虽然发挥了较大作用,但此时的步枪还没有像后来线列战争时期一样与刺刀成为步兵的利器

  到了17世纪末期,燧石击发模式被发明,这种相较于繁琐且易出故障的轮簧击发更方便快捷可靠的模式很快被应用到火器上,火绳枪逐渐被淘汰,燧发枪的时代到来。而伴随着西方集权国家的形成与职业化军队的扩大化,方便生产操作简易的燧发枪和套筒刺刀的全面普及,线列式方阵也逐渐取代传统的冷热混合方阵成为18—19世纪初期战争的主流模式,这一时期,各列强的燧发枪逐渐制式化,但是在枪械设计和外观上大同小异,当然在燧发枪时代的尾声,膛线也被发明出来,线膛式燧发枪由此诞生,并被列装在诸如猎兵部队之类的精锐轻步兵中。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步枪”译自英语的“rife”一词,即“线膛枪”,意指在枪管中内置螺旋膛线的长管火器,但是早期的火绳枪和线列战争时代的燧发枪大部分都是滑膛枪,所以似乎严格意义上而来并不是后来被划为轻武器一类的“步枪”种,但是既然简单理清脉络这里自然也要说一下

  拿破仑战争以拿皇的失败和欧洲的权力洗牌而告终,此后的欧洲开始慢慢地进入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在此期间人类的轻武器生产也开始更加工业化,制式化,一些新的设计也慢慢的出现,膛线被普及,雷管击发和定装弹慢慢的出现并以很快的速度普及,这使得枪械的可靠性与射击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而在19世纪60年代,随着定装弹的普及,后膛式填弹慢慢的出现,以英国为首的列强首先在老式的米涅式前装步枪上做改造,诞生了如施耐德步枪,1865式春田步枪在内的改装后膛枪,此后人类的轻步兵接战模式开始进一步散兵化,而单兵火力效率也随着后膛枪的普及而进入了新时代。19世纪70年代后,许多在现代轻武器爱好者口中比较知名的后膛栓动步枪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9世纪中后期,尤以克里米亚战争,南北战争,太平天国战争,倒幕战争,普法战争结束后的几十年和平中(1870年代后),后膛栓动步枪慢慢的变成了了世界各国军队列装的主要步枪,这里根据自己理解列一下(这一时期只有欧洲和米佬本子有枪械自研能力,别的地方不是半殖民地就是殖民地)

  施耐德步枪(改装自恩菲尔德1853式前膛枪,在英国服役到采纳马蒂尼亨利步枪前)

  马蒂尼亨利步枪(一款属于维多利亚盛世的步枪 ,大英帝国在整个八十年代于各大洲殖民地狂暴鸿儒反抗势力的制式步枪)

  李梅特福步枪(弹夹供弹,但有可插卸式弹匣,使用旋转后拉式枪机,日后著名的李恩菲尔德步枪的前身)

  李恩菲尔德步枪(李梅特福的短步枪版,恩菲尔德对膛线世纪末期列装的是最早的一号型)

  夏塞波/格拉斯步枪(普法战争期间夏塞波步枪是法军的制式步枪,在丢失阿尔萨斯和洛林后,改装黄铜定装弹的格拉斯步枪依然在法军中服役了一段时间)

  勒贝尔步枪(第一款无烟火药发射步枪,改变了黑火药时代开枪后枪口烟雾浓密的景象,但是诡异的弹仓式供弹被广为诟病)

  贝蒂埃1892式步枪(勒贝尔步枪的短步枪版,改装了弹夹供弹,但是三发,在一战期间被前线的蓝胡子诟病后改为五发供弹并被战后军工革新乏力的法鸡一直使用到二战期间)

  毛瑟1871式步枪(德佬受了夏赛波刺激搞出来的武器,第一款使用金属定装弹的后膛枪)

  毛瑟1884步枪(德佬在法佬推出格拉斯步枪后再次改进的作品,将1871的单发弹仓改为了连珠式,可容纳八发子弹)

  毛瑟1888委员会步枪(一款为对抗勒贝尔研发出的步枪,但是本身问题很大,洛伊公司从曼利夏和勒贝尔那里东拼西凑来的设计被证明很难在早期无烟火药枪中拔得头筹,这使得德佬很快开始筹划研制新武器。然而这把枪在东方却被带清仿制并成为这个战乱之国几十年不衰的单兵武器,即国人熟知的“老套筒”,后经改造成为大名鼎鼎的汉阳造)

  毛瑟1898步枪(G98,毛瑟兄弟又一利作,德佬在一战时期的制式步枪,98K的前身)

  奥匈帝国(实际上对于奥地利在奥匈合并前的轻武器情况并不是很了解,鉴于1867年合并后的整个70年代,大抵还是沿用奥地利时期的前装步枪)

  沃恩德尔步枪(使用后膛装填,金属定装弹,比当年吊打奥地利人的德莱塞高出许多,但是德佬此时也已经列装1871了)

  曼利夏1886/1888(第一把使用弹夹供弹的步枪,在开创性上和毛瑟1871,勒贝尔都有的说,但是1886依然使用黑火药装弹,勒贝尔出现后,奥地利人赶紧进行了改革,1888使用了无烟火药,但卡铁起落的固有缺陷对密闭造成了影响)

  曼利夏1895(即战地1/5中的格威尔95,虽然换上了旋转闭锁但使用直拉枪机加漏夹,却造成了使用和保养上的双重问题,不过一战之后随着奥匈帝国的崩塌,改进的必要性亦随之消失(不过匈牙利似乎沿袭了奥匈的武器装备,这个我不是很了解需要查一查资料)

  伯丹步枪(分为单发弹仓的一号,和连珠弹仓的二号,总体而言这把枪在沙俄的服役经历乏善可陈,本身的性能也乏善可陈,在俄土战争中,列装了二号步枪的俄军打垮了衰弱的奥斯曼军,然而由此也不能得出伯丹步枪比同时期的毛瑟步枪更加优秀的结论)

  莫辛纳甘1891步枪(落后于欧洲轻武器发展一二十年的毛子依靠这把东渡的武器得以摆脱了长久的落后,这把被中国人称之为水连珠的武器及其改型在沙俄/苏联服役了五十余年,并为诸多第三世界国家使用过)

  维塔利1870(瑞典设计,使用四发弹匣供弹,在一战前夕,为了与新列装的卡尔卡诺对标口径,改换了6.5mm口径,弹匣容量扩大到6发)

  卡尔卡诺1891(美乐枪的前身,本身是一款不错的弹匣栓动步枪 奈何意大利军队本身也乏善可陈,使得这把枪并不如G98等出名)

  村田22年式(从勒贝尔步枪汲取灵感的连珠弹仓步枪,八发供弹,无烟火药燃药,在甲午战争被证明问题较多,战后不久即被撤装)

  有坂30年式(金钩步枪,仿毛瑟枪机设计,可靠性与安全得到了较大提升,日后有坂38年式的前身)

  春田1865/1873(活门+单发弹仓,身上留着大量前装米涅步枪的影子,但是长期坚守门罗主义孤立主义且在19世纪更多执着于西进运动的美国将这把枪坚持用到了二十世纪初期,实际上美西战争开打时,米军的许多部队依然在使用春田奶奶,而列装不久的1892约根森产能和性能都跟不上需求)

  春田1903(春田太太,仿毛瑟大流中被原厂状告的那一派,但是在一二战都有不错的表现,米军最早的制式狙击步枪也是春田的改版A4)

  最后说一下,其实同时期挪威瑞典等国也有自研步枪诞生,但是比较冷门,除了克拉格约根森1886外了解不多,有兴趣的可以去自查

  间战期间的各国制式步枪本质上还是一战时期的延续,期间除去德佬在快速扩军期间将长身的G98截短,改装下弯拉柄整出了Kar98K之外各国的新制式步枪列装情况乏善可陈,比如说美帝在1936年左右便将加兰德列为制式武器,然而实际上到了1943年及以后大批量的加兰德才被产出并广泛列装部队

  二战爆发后,各国在继续大量使用栓动步枪的情况下,开始列装半自动步枪。但必须指出的是,在二战中,只有美国全面普及了半自动步枪(M1加兰德),苏联和德国的半自动步枪数量相较于其军队数量明显是不足的

  M1加兰德(二战名枪,甚至在各种好莱坞影视的宣传下,这把枪几乎成为只属于二战美军的武器—提到二战的美军就会想起M1钢盔,M43军常服,M1911柯尔特和这把八发漏夹供弹,射击完随着漏夹弹出会“叮”一声的武器。然而实际上加兰德一直服役到50年代末期,而且M14的产量没有上去之前,加兰德也一直在军队中列装)

  春田1903(在1941—1942年早期的太平洋溃败中,春田步枪和M1917是当时美军在一线的主要步枪,实际上在巴丹半岛和威克岛一类的战斗中,美军的轻武器装备并没有较太君太占优势。而素来列装新武器困难的马润则将1903使用到了瓜岛战役期间。后来美军大批量列装加兰德后,春田才退居二线,但在少数部队(比如在意大利战场作战的第1.3.4游骑兵营)和狙击手手中,这款武器依然打完了整场二战

  莫辛纳甘1891/1930步枪(十月革命后,数年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批的苏俄红军依然在使用沙皇时代遗留的1891步枪和各色沙皇购买来的武器。国内稳定后,苏联逐步开始走向工业化道路,国内的军工生产也更稳定,莫辛纳甘的生产也走向了正规,期间经过少量改进,也出现了如1938/44一类卡宾枪型,但是总体的枪机结构没有大的变化,这款武器跟随红军打满了整场卫国战争,最终跟随150步兵师的战士们将红旗插在了帝国大厦上)

  SVT40步枪(托卡列夫又一利作,在那个时代对单兵火力的提升与加兰德步枪一样强悍,然而相较于结实耐用,简单可靠,维护简易的莫辛纳甘,SVT对于枪械维护和保养方面的需求要高很多,而当时文化水平不高,战斗伤亡极大,更换频繁的苏联红军战士对这种需要高维护的武器自然也无法给出很高评价,只有素质较高,勤于维护的苏联海军步兵给出了较高评价,缴获该枪的德军对其评价也较高)

  李恩菲尔德步枪(早期的英军依然在装备着老式的一号短步枪,而且实际上英佬在北非意大利以及东南亚的部队直到战争结束也依然在使用一号步枪,只有登陆诺曼底的英军列装了改进型的四号步枪。此外在战争末期,有一部分被改装适合于丛林战的五号卡宾枪列装了东南亚地区的英军)

  中正式步枪(在漫长的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并没有所谓的制式步枪,军阀们以仿造的老套筒汉阳造以及各型购买的步枪武装军队。1928年,蒋光头名义上统一全国后,力图实现国民革命军的装备制式化统一。于是国民政府从德国引进了毛瑟1924标准型步枪,由巩县兵工厂生产,定名为中正式。然而虽然是国民政府的制式步枪,实际上整个抗战中,中正式步枪的产量跟不上军庞大的军队数量和巨大损耗。大批的中国军队战士依然在使用各型色的老式步枪和二十三十年代从西方国家购买的各型武器,和从苏联援助获得的莫辛纳甘等)

  Kar98K步枪(G98的短步枪下弯枪机版,性能上在栓动步枪中依然颇为出色,但是战争后期生产的版本因为德三严重下滑的工业水平质量堪忧)

  G43步枪(出色的半自动步枪 性能上毫不逊色于加兰德,然而产量捉急,在后期的德三精锐部队中也只能将将装备班长)

  1891/1938卡尔卡诺步枪(1891式的短枪管版,性能还可以,但是除了乐之外也泛善可陈)

  有坂38式步枪(三八大盖,超长枪身,准度出众,伤害欠佳,但确实是旧日帝时期颇为出色的一把自研武器)

  有坂99式步枪(三八大盖的7.7mn口径版,缩短了枪身,被太平洋战场的日军师团和海军陆战队广泛使用)

  其他国家的制式步枪这里不一一列出:英联邦诸国基本是李恩菲尔德步枪;法国及之后的自由法国维希法国都使用了少数的MAS36步枪,但是勒贝尔贝蒂埃依然大量使用,而1943年后的自由法国军更多依靠美英的军援步枪;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等国基本上不是毛瑟就是曼利夏或莫辛纳甘,新品较少

  冷战部分的枪械其实和之前列举的21世纪以来各国列装的步枪有很大重合部分,而一些也存在很明显的继承关系(比如M4之于M16,AK12之于AK47等),再加上本人对本文的定位是性质的总览文章,所以不打算聊的太深,就简要地谈一下,如果有谬误的地方,欢迎指正在评论区

  冷战时期的轻武器发展本质上和美苏阵营的对抗高度绑定,美国领头的北约阵营和苏联领头的华约阵营在高强度的军事竞赛中,除了在头部的核武器领域以及各类重武器领域投入极大资金力量外,在单兵轻武器领域的投入其实也并不少,而且许多至今仍在沿用的技术革新,实际上也是冷战时期诞生或成熟的,比如说中间威力弹,小口弹,冲压技术和复合材料等。

  在步枪方面,以二战末期诞生的STG44这个跨时代步枪为开端,综合早期各类自动步枪的技术经验,再加上冲压技术成熟化发展,“突击步枪”这个20世纪-21世纪初士兵手中的保命“烧火棍”逐渐发展起来,在二战期间,天才的发明家卡拉什尼科夫在卫国战争前线负伤后,于后方凭借自己过硬的机械制造能力和研发天赋,研制出了日后名驰世界的AK47突击步枪,同时期比利时工程师赛弗,这位曾跟随勃朗宁大师的副手在比利时沦陷后流亡英国,在此期间研制出了日后被称为“自由世界的右手”的FAL自动步枪,此时突击步枪的时代已经现出曙光,而到了冷战全面铺开的20世纪50年代,突击/自动步枪的大规模列装已经是大势所趋。从这之后到冷战结束,世界轻武器装备翻开了全新的一页,而这一页实际上就是直到今天都没有完全翻篇(许多现代,尤其是AR与AK枪族的成员其内里构造依然是冷战时期的延续)

  美国:北约大鳄,其列装的步枪经历了从全威力弹到小口径弹的革新,并一直沿用至今

  M14(一款外形类似加兰德,内在构造也存在继承关系的武器,不过已经改用了弹匣供弹,自然也没了加兰德标志性的“叮”。使用全威力弹却加装全自动射击模式,可谓是美帝军械部门冥顽不化却又试图改革的标志性代表产物。最终在越南战场上,并不适用于丛林作战且缺乏全自动射击能力的M14在丛林对战中面对使用中间威力弹的AK枪族败下阵来,被M16系列逐渐取代,除了苦哈哈的海军陆战队一直将其使用到越战结束外,大部分M14被海岸警卫队和国民警卫队等二线年代后封入库存,但是以其为原型改造的M21狙击步枪和班用精确武器M14EBR等改型依然在美军中服役)

  M16(小口的先驱,自斯通纳后小口的设计进入了快速地发展期,而M16本身的性能也相对优异,枪身相对短小使其携带方便。而使用复合材料,使得枪械重量也更为轻便,而小口径子弹带来的后坐力较低以及空腔杀伤效果等优点也在实战中反映出来,在越南战场上M16的表现不俗,虽然早期型号在防水性防沙尘污泥污染方面做的并不好,而且M16的保养相较于皮实耐艹的AK也差得远,但后期的A1改进型表现依旧不错。80年代后期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A2采用了三连发射击这种诡异的鸡肋模式,再加上美军在此期间参与的多场战斗都是在沙漠地区,M16并不好的防阻塞性能再次被证明不堪重用,曾经出现过为避免风沙进入,美军士兵用避孕套套住枪口消焰器的操作(其实原则上要使用橡胶套不过毕竟避孕套也是橡胶造物)此外M16还有许多短枪管卡宾枪的改型(比如XM177,柯尔特635等)以及大量使用其枪机构造和设计模板的AR民用步枪)

  苏联:华约大鳄,曾经的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国际运动的灯塔,但是在冷战开始的那一刻,名为“修正主义”的阴影降临在“俄罗斯的苏联”头上,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作为一个曾经的泛左,我只能说:是非曲直,难以论说

  AK47(卡拉什尼科夫的杰作,在二战即将结束,突击步枪技术走向成熟的档口横空出世,并在之后的半个世纪衍生成为全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枪族——每当我看到大拨片,香蕉弹夹以及其独有的换弹动作还有那个颇具特色的导气管布局和准星护翼设计,我就知道我最喜欢的卡拉什尼科夫又在某个文艺作或时政新闻中登场了。伴随着苏修在全球的扩张和俄罗斯军火贩售的持续推进,AK枪族在全球如同流感病毒般快速蔓延,每一个国家,从美国这样的第一世界发达国家再到非洲、拉丁美洲在内的诸多第三世界国家,AK枪族及其的仿制品遍地都是,包括许多国人熟知的“56冲”本质上也是AK47改进版的国内仿制版,而在莫桑比克的国旗上,AK 甚至作为一种带有政治寓意的象征出现在了其上,成为这一个国家文化的政治精神的一种象征。而在全球,AK 文化更是随着其枪族频繁出现在各种文艺作品中而兴盛,许多人看到AK的标志性换弹动作后大概率会集体高潮)

  由于苏联在冷战期间始终使用着AK系列枪族,而其他的AK枪族无非是在AK47的基础结构上加以改进优化人机效率和各项属性,所以这里就简单说一下

  AKM(47的改进版,加装斜切的制退口,以降低其后坐力,成为47改进型中生产 最为广泛的一版)

  AK74(在大洋彼岸的斯通纳研制出小口径突击步枪M16,并列装美国军队后不久,苏联军队也开始推动小口径武器的研发,当然负有盛名的卡拉什尼科夫自然没有闲着,基于AK47的基本构造,在重新设计了枪管,导气管结构和部分枪机设计后,能够发射5.45mm子弹的AK74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列装苏联军队,这款顺应全球小口径突击步枪的佳作沿袭了AK系列的优点并承受了阿富汗战场的考验,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队继续沿用AK74及其改进型M,卡拉什尼科夫公司也推出了一系列基于AK74的改进型步枪,从7.62到5.45口径的都有,比如说AK101,AK103,AK105等)

  冷战时期我们经历了前三十年和后四十年这两个时期,在轻武器装备方面,沉寂甚至于脱离世界轻武器发展太久,久到如果算黄历可以从满清入关开始算起。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开始了从仿制到有参考的自制,走在这样的一条轻武器研发道路上,我们自然需要有个可以模仿和仿制的模板——那自然是苏联老大哥的武器模板。

  53式步骑枪(仿造自莫辛纳甘M44短步枪,在抗美援朝结束后开始投产并列装部队,但伴随着56半的逐渐列装,53式步骑枪也随之逐渐退装。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全军直到70年代初才全面列装56式半自动步枪,所以说53式在我军列装的时间也比较长,由于我军长期刺刀见红的传统,53式步骑枪采用了折叠式枪刺 ,肉搏战前可直接打开枪刺即可刺杀,这个设计在后来的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以及63式自动步枪的设计中都有体现)

  56式半自动步枪(仿造自SKS西蒙诺夫半自动步枪,在60—70年代成为我军的重要制式步枪,成为那个时代人民的一种象征,但是鉴于生产力不足,实际上到了60年代末—70初,56半才全面列装部队。而在自卫反击战中,56半的火力持续性被证明不如越军大规模装备的AK/56冲,这也使得我军开始走向全面列装突击步枪的道路)

  63式自动步枪(特殊时代定型并开始列装的产物,与那个急迫激进的时代主题颇为契合,这款枪就像是急切的革命热情与不符合客观现实的方法论结合的产物—总体来说,这是一款落后于时代的轻武器,而且也确实被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不过如今在第三世界国家和欧美民用市场依然能清楚看到这种步枪的身影)

  56式冲锋枪(AK47三型的仿制版,但在弹匣机匣设计,枪刺以及准星护翼做出了改进,使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武器,按照PLA当时的认证标准,此枪被定义为冲锋枪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前,56冲在PLA班组中是班长/副班携带的武器,定位类似传统步兵班中的冲锋枪,但大批外援的56冲,尤其是提供给北越的,则大量为普通班兵使用,在自卫反击战中,装备56半我军遭遇了大批装备56冲的越军步兵,由此陷入了单兵火力劣势。之后56冲开始加大生产,并且大量装备普通士兵,1981年之后的轮战中就有大量PLA一线式自动步枪(第一款全面列装我军的国产研制步枪,虽然没有大尺度学习老大哥经验,但是从机匣到导气管再到弹匣无不透着浓郁的AK味道,当然此枪的性能也是很出色的,在冷战期间模块化程度较低的一干步枪中依然是翘楚,在自卫反击战中本枪也经历了战火考验,后续的-1改进型使用了折叠枪托,成为90年代—2010年前后许多军人的集体记忆)

  二战结束后,欧洲列强走向了全面衰落,其在轻武器方面的影响力也被AR和AK枪族全面压了下去,而且奇怪的是除了德佬这个在武器设计上速来比较敏感的国家外,冷战时期大部分欧洲国家的轻武器设善可陈,但是其中有闪光的作品也并非没有,这里我简单的列一下

  英国:恩菲尔德L1A1(FAL的英国仿制版,取消了连发设置,结果在马岛,英军伞兵对上了拿着全自动设置FAL的阿根廷军,红魔们尴尬了)

  法国:MAS49(改造自MAS44的半自动步枪,并被一直服役到了七十年代后期FAMAS服役,是的,英法都把半自动步枪服役到了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确实有点幽默)

  FAMAS(法军在70年代后期开始慢慢地列装,在海湾战争中跟随法军首次参战,在无托步枪中性能优异,和同时代的AUG可以并称无托步枪双壁。在海湾作战中表现远比同为无托步枪的L85出色)

  G3(德佬军工又一力作,有一系列衍生系列,也是突击步枪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象征,在退役之后,G3依然在第三世界国家有大量用户)

  欧洲其他几个国家的突击步枪比较乏善可陈,要么是仿制要么是相当不出名的(比如瑞典的AK5,捷克的VZ58等),这里面只有两款枪需要说一说

  自由世界的右手,论应用限制范围和广度不逊于AK和AR枪族,一度是西方雇佣兵在第三世界国家活动的象征,而在古巴革命战争,中东战争以及印巴战争等一系列冷战局部热战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作为无托步枪中最早的成名作,AUG以其的出色性能和表现获得了一系列国家和机构的认可,其在表现战争的影视和电子游戏中的出场率也很高,但是作为无托步枪,AUG并没有被主要军事大国采纳,而且目前列装其的国家也并不算很多

  个人感觉,冷战时期突击步枪领域无非就是AK,AR,FAL这三家比较瞩目,其他的突击步枪也许都有能说道的地方,但是比较偏,看客有兴趣能自己查阅,但是之后可能也会发现即便是自研生产的枪,也可能借鉴模仿了AK或者AR的设计理念

  我们所在的时期枪械革新作者觉得有限,大部分还是所谓冷战枪械的现代升级版—美俄两个传统军事大国的主要步枪依然是AR和AK枪族,现在美军推出了新的6.8mm枪族计划,其中的步枪制式名为M7。但是这款步枪距离大规模列装还有非常长时间。

  咱们的情况是出现了第一款线式,还有第二款自研步枪QBZ191,这个资料数据内网也是一大把,所以不需要我这个三脚猫去科普

  其他的许多国家其实还在使用冷战末期研制的一系列突击步枪,比如说英法德大多数都是如此

  冷战结束后,各国军研重心都不在轻武器上偏移太多,更多集中在重型武器和高尖端技术上,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轻武器的变革都不会太大,个人保守估计可能再过个二三十年也不会有巨大的革命性变化

  这里简单列一下目前各国主要列装的步枪(可能并不全面,有兴趣的还要自己找资料查阅)

  M4系列:M4A1及用于特种作战司令部各部队的sopmod—应该是目前三等人大部分作战部队依旧使用的主力步枪

  AK12:下一代俄军主力步枪,目前主要列装VDV,海步等精锐部队和格鲁乌,信号旗等特种部队

  AK103/104/105等:AK74的一系列改版,大部分用于外贸出口,然而俄特种部队也有列装少数的这些步枪

  AKM/N(N是可加器的版本):这个是最经典的卡拉什尼科夫,俄军目前是否还有列装画个问号,但格鲁乌这些特种部队在几年前依旧有使用N型

  QBZ191枪族:型号未定的新枪族,据说已经列装了六个合成旅和各特种部队

  FAMAS及其改型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对法棍主力步枪的认知,然而现在他们换了HK416作为新的主力步枪。当然至于主力步枪有没有完全更换完毕,可能得另说

  德国:G36枪族(KSK等SF应该有少数的HK416/417,当然我的了解可能有误)

  AK47/AKM/56式(我并不相信目前的越人民军能够把大批AK枪族更换为新的加利尔ACE步枪,虽然二者的枪弹口径是通用的)

  IA-2步枪(巴西国产的主力步枪,但巴西陆军应该还有别的各型购买的步枪)

  (拉美各国的轻武器相当混杂,跨度从二战前后到现代都有,暂时只说一个巴西吧,不过G3枪族,FAL枪族在拉美有相当的占比,AR,AK自不必说)

  (黑非洲,中东,东欧,南欧,东南亚各国也因为国家数量太多,太杂,一时难以说清,就写到这吧,列几个我知道的国家的)

  (原南斯拉夫诸国的制式步枪只了解一个克罗地亚的VHS-2。如塞尔维亚的m21就属于不了解,只是看过一个图片)

  (独联体大部分都在使用AK74及其改型,加上一些从西方购买的新锐步枪充当SF步枪)

  (又从自己的记忆里榨取了一些枪种,但是估计还是不全面。不过有许多国家大概率不是在用AR就是在用AK或者G3/FAL。自研的国家是很有限的)

  埃及:MISR(名字听起来极为“现代化”实际上的意思就是AKM的仿制版,而且与56冲,M70这些不同的是是完完全全的仿制版)

  南非:R4枪族(加利尔仿制版,但南非还有R5/R6这些后续版本,使用NATO5.56口径)

  其非洲余国家:其实这些国家的现役步枪虽然难以找到其实说白了大家也很好猜—鉴于当年苏联给黑非洲提供了数以千万计的AK系列步枪和弹药,再加上卡拉什尼科夫的可靠性和孩童都会的操作性,黑叔叔们不用它难道用AR嘛(笑)曾经见过一个布基纳法索军队执勤的照片,里面的AKM加装了皮卡丁导轨和折叠枪托看起来现代化了一些,虽然大拨片还是立马暴露了其的AK血统